上个月召开了十九大,其中有个姓“庹”,这个字是我第一次见到,觉得很陌生,才发现自己的孤陋寡闻,赶忙查了一下字典,才知道这个字读“tu?”,字典上解释为:①量词,成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之间的距离,约合5尺。②(Tu?)姓。
合上字典,仔细一想才发现,其实这是我从小就知道,并且经常使用的一个字,原来是如此熟悉的。感到陌生,只是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不知道这个字怎么写,原本以为它只是家乡土话里一个只有语音,并不一定可以写出来的字。现在才发现是因为没有寻根究底,美其名曰好读书,到头来却真是不求甚解。
小时候,我们经常说什么东西庹,什么东西碎(小),如成年人叫“庹人”,小孩子叫“碎娃”。“庹”合阳话读“tuō”,说话的同时常常会用双手比划,“那个东西庹的太”,两臂双手尽量地伸直,如果觉得两臂双手伸直还不能表示足够大,甚至将双手使劲地向身后伸,直到没有办法再往后伸为止。假如有几个人都争着说什么东西大,所有人都伸直两臂双手,但给人的直观印象是个头高的、手臂长的人所说的东西确实要大一些,合阳话当然是说“更庹一些”。
说到这个字,自然会想起在百良中学上学时的地理老师——李义芳。他和其他老师的发型不同,是向后梳得整整齐齐的大背头,头发稍微有点黄,脸色微红,走路时双手有点向后摇摆,冬天天气寒冷时,偶尔也会把手笼到棉衣袖子里。上课时他给我们讲课,首先问我们:“你屋里庹不庹?你们的村子庹不庹?你们小学的学校庹不庹?初中的学校是不是比小学要庹的多?咱百良中学比你们初中的学校是不是庹很多?这些都在咱合阳县,哪合阳县庹不庹?那同学们想一下,中国有多少县,多少个省,世界上有多少国家都在地球上,那地球有多庹?地球真是庹的太哩!”老师讲着,我们七嘴八舌地回答着老师“庹不庹”的问题,老师还用双手比划着,然后又讲宇宙空间,又是“宇宙空间庹的太哩”,伸直双臂双手不断地比划着。下课后,我们有时谈论到地理老师,就会模仿他说话的语气:“地球庹的太哩!”“宇宙空间庹的太哩!”同时加上手势,立马就能想到老师上课时的语气神态和动作。那时我地理考试成绩好,有时会得到李老师的表扬,我的心里就会有一点小小的得意,也让我更喜欢学地理了。
我认为,这样的情形合阳土话里还有不少。如小时候大人心情不好时总是说“颇烦的很”,直到上了大学,才知道文言文中“颇”是“很、相当的”的意思,合阳话读p?,“颇烦”应该是“很烦恼,相当纠结,内心很痛苦”的意思。心情不好时合阳话里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毛乱”,毛在合阳话看读mu,即像毛发一样乱成一团,不知道怎么做才好,恍恍忽忽,无所适从的感觉,“毛”在这里是文言句式中的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像毛发一样……”
又如合阳的办丧事,在丧事快要结束时有一个环节是“谢孝”,就是执事(主持举办丧事的人)让孝子给前来帮忙的乡亲磕头,表示感谢。出“头七”那一天,孝子还要去主要亲戚家去磕头谢孝。这里的“谢孝”,应该是“孝谢”,是主谓倒装句,即孝子感谢乡亲在亲人的丧事上对自己的帮助,之所以把“谢”字放在前面,是为了强调孝子对大家的感谢,强调谓语。这些都是我个人的看法,也许“谢孝”还包含了村里人表示对孝子的感谢也未可知,或是赞扬表彰孝子意思。总之,汉语的不确定性,汉语内涵的丰富性,以上的意思可能都包括在内。
合阳土话属于关中方言,发展至今已吸纳了不少外来词汇,时过境迁,许多词汇也发生转音、变音,从而形成约定俗成的新语音,但是它仍保留了许多秦汉以至唐宋时期的古语。合阳方言听上去粗犷、笨拙,甚至有点冷硬、倔巴,和南方方言相比,似乎缺少了一点柔软和细腻;细究起来,实则大都典雅、古朴、实在;字形上,大都有相对应的汉字。如圪蹴(蹲下)、搌帕(抹布)、遮裙(围裙)、嫽(美好)、携娃(抱孩子)、篦子(用竹子制成的梳头用具,中间有梁儿,两侧有密齿)、箅子(有空隙而能起间隔作用的器具,如蒸食物用的竹箅子,下水道口上挡住垃圾的铁箅子等)……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其实都是这样,起初很俗的东西,慢慢地变成了高雅的语言,而原先高雅的东西,渐渐地就演变成通俗的流行的东西,很多东西也是随着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发展在雅俗之间不断地转化,不断地变迁,所以人们经常说大俗大雅,也许非常高雅的东西恰好就是非常通俗的东西。就如宋词元曲,刚开始时只是一种底层老百姓喜欢的一种俗文化,但慢慢地经过文人的参与创作和发展,演变成一种非常高雅的文学形式。
附:合阳方言诗歌(拼音是按合阳方言标注的,也有人说这是韩城状元王杰用韩城方言写的,后来流传到合阳。只是合阳人把原诗稍微改变了一点点,和韩城人说的版本不尽相同):
远望黄河(huo)白片片(pi?pi?),
圪里圪弯(w?)到这这(zhāzha),
黑(h?)地(tǐ)白(pei)夜(yā)流不净(qiē),
可怎(zuo)来下(h?)这(zhī)些些(xiaxia)?
如果用普通话翻译出来,应该是:
远看黄河流水,白茫茫的一片,
曲曲折折,拐了不知多少道弯,才流到这里,
白天黑夜不断地流,但是黄河的水怎么也流不尽,
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水呢?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十九日星期日
上一篇:纳凉,一个渐行渐远的动词……
下一篇:冬至.饺子.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