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拜访黄花岗
正月十一,我们瞻仰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这是我们在广州市参观的最后一个红色景点。广州市是一个美丽的、历史悠久的城市,名胜古迹很多,革命遗址也很多,很多地方都值得我们去走一走,看一看。但是,我们已经在广州市逗留了许多天,到现在我们还没有拿到北上的火车票,而且中央一连下了几个停止串联的通知,大家的心里很焦急。
今天天气很好,红日高照,气温也升高了很多,吃完了早餐以后,我们就往黄花岗走去。黄花岗烈士陵园位于越秀区白云山南霖先烈中路,是为纪念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广州三、二九起义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立起来的。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独特的大正门,正门为有三个拱门的仿凯旋门式建筑,门额以花岗岩镌刻孙中山题写的“浩气长存”四个金色大字,苍劲有力,闪闪发光,书法正气飘逸,展现出一位革命先行者应有的风范和气概。
过了大门,就是宽阔的墓道,人们络绎不绝,都是来瞻仰烈士陵墓的。墓道两旁碑石林立,苍松翠柏长青,繁花并茂,黄花和红花居多,烘托出满园黄花辉映碧血的庄严肃穆气氛。黄花岗原名红花岗,72名烈士葬于此地,人门认为“红花”不及“黄花”一词雄浑优美,就把红花岗改为黄花岗,陵园到处都是黄色的菊花。陵园里还栽有许多黄花的草木和桂花树,象征烈士精神不朽,革命传统代代传。
走过黄花卉,我们就到了石拱桥和默池。石拱桥和默池正处在主墓道上,这里是瞻仰、拜祭烈士的必经之道,参观者上了拱桥,由于斜坡的作用,人们便会不由自主低下头来,就象低头默念的样子,使人肃然起敬。
默池中喷泉四射,透过阳光,水珠呈红色,极为壮观,象征着烈士的革命精神代代相传,无穷无尽,歌颂了烈士们的不屈精神。
墓道的尽头为七十二烈士的陵墓,陵墓以麻石砌成正方形墓基,石砌围栏,四周绕以铁链栏杆。墓中建有一座墓亭,亭里立有一座墓碑,上面写着“七十二烈士之墓”,亭顶如悬钟,寓争取自由警钟之意。我们发现碑前有一个巨大的花圈,上面用两种文字写就,其中文写“阿尔巴尼亚代表团敬挽”。原来几天前有阿尔巴尼亚共和国代表团来广州参观访问,他们也来到这里瞻仰烈士墓。那时阿尔巴尼亚跟中国的关系很好,是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兄弟国家,中国每年都给这个兄弟予巨大的经济援助。
在亭前右侧碑亭里,立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碑”,碑上刻有七十二位烈士的姓名。我赶忙掏出笔记本来,把烈士的名字一一记下来,花费了好长的时间。
在碑亭的左侧也立了一座碑,碑名“补书辛刻三月二十九广州革命烈士碑”,上面刻补有至1932年审查所得的14位烈士姓名。
在碑亭的后面是一座纪功坊,由前后各72块青石叠成崇山形,象征72烈士。纪功坊横额为“缔结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顶端拧立着一位高挚火炬的石碑自由女神像,表达了要为建立自由平等国家而奋斗的革命思想,象征烈士们为追求自由解放的献身精神,造型别具一格,颇为壮观。坊后还立有详细记录武装起义经过的石碑,字字重千钧。陵墓右侧的松树是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亲手种的,当年种有4棵,现在只剩下一棵,是黄花岗墓园中繁多树木中最有历史意义的封植。
黄花岗三、二九起义是辛亥革命中一次规模较大的武装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为了推翻满清的统治,在广州举行了武装起义,下午5时,黄兴率领革命党敢死队160多人围攻广州督署,与清军激战一昼夜后失败,黄兴负伤后逃往香港,革命党人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被捕牺牲,死难的同盟会会员有名可考者86人。后来同盟会会员冒着杀头的危险,收集了死难烈士遗骸72具,葬于黄花岗。
从我迈入黄花岗烈士陵园那时起,我的心中涌起莫名的感动,我注视着陵园的一切,遥想烈士们当年的献身救国的豪情万丈和慷慨激昂,我热血沸腾。虽然曾从历史课本上看过它的图片,也从电影中看过许多类似的镜头,然而此时,我内心的震撼却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那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感觉。
我瞻仰黄花岗烈士墓,不仅仅是为了纪念,更多是为了鼓舞。我们的幸福生活,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需要有一批一往无前勇于奉献的建设者和开拓者,我们做为年轻一代,更应勇于担负起建设和保卫祖国的重任。
逝者已去,悲呼哀哉!在此之际,借着缕缕青烟,寄去我们无限的哀痛和思念。
上一篇:大串联(23)
下一篇:一缕云烟(四、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