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生观》是一本由冯友兰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1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种人生观》读后感(一):人生之真相,即是具体的人生
人生的目的和价值何在?怎样获取人生的幸福?每个人都会追问自己这些问题。冯友兰先生从哲学的角度进入,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与血脉之中摄取养分,为我们提供了人生观的别一种答案。
《一种人生观》源于民国十二年的一场“人生观论战”——科学能否解决人生观问题。论战由丁在君先生揭起,唐擎黄、胡适、张君劢纷纷下场接招。冯友兰先生看到众多学者的讨论,却没有解决一个问题,遂下笔成文。
1919年赴美留学的冯友兰,师事的是新实在论者孟大格和实用主义大师杜威。他后来回忆道:“在我的哲学思想中,先是 实用主义占优势,后来是新实在论占优势。”他的这种由实用主义到新实在论的思想转变,在《一种人生观》中已体现得颇为明显。于其中,冯友兰力图把新实在主义同中国传统哲学结合起来,而这一思想在他后来建构的新理学体系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人生有意义吗?对于这个问题,冯友兰先生的回答是“人生是有意义的”。但人生的意义常因个人的见解不同而各有差异。一件事物的意义,各人所说可以不同,其所说的不同,乃因各人对此事的了解不同,人对于宇宙人生的了解程度可有不同,因此宇宙人生对于人的意义亦有不同。宇宙人生对于人所有的某种不同的意义,即构成人所有的某种境界。
人生中的境界可分为四种:(一)自然境界;(二)功利境界;(三)道德境界;(四)天地境界。以上四种境界,各有高低不同。某种境界所需的知识程度高,则境界亦高;所需知识低,则境界亦低。故自然境界为最低,功利境界较高,道德境界更高,天地境界最高。因境界有高低,所以人所实际享受的一部分世界也有大小,一个人所能享受的世界的大小,以其所能感觉的和所能认识的范围的大小为限。就感觉而论,各人所能享受的世界很少差别,食前方丈与蔬食箪饮,并无多大的不同。
人生的真相如冯先生说的,是具体的生活、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哲学之目的,即在确定一理想人生,以为吾人在宇宙间应取之模型及标准,则其对宇宙间一切事物,以及人生一切之问题,当然皆须有甚深研究。完成道德,不必做与众不同的事,只要就其所居之位,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尽伦尽职即可。
《一种人生观》读后感(二):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本书给你答案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活着到底又为了什么?难道就是为了一日三餐,为了内心的欲望和无尽的苦难?
这个问题,我想很多人都思考过、纠结过。
这是一个没有确切答案的问题,也是千百年来哲学家们一直在讨论的问题。
然而,人生的答案是什么?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回答,如果你也曾为此疑问 ,这本冯友兰的《一本人生观》里,或许有你正要寻找的答案。
冯友兰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等职,还被誉为“现代新儒家”,著有《中国哲学史》等很多知名著作。
这本书是冯友兰先生20世纪20年代的主要著作之一,在书中,他阐述了自己对于人生、生命的观点,相信他的观点也一定影响并改变着很多人的一生。
冯先生认为,“人生之真相,即是具体的人生”,如果我们非要找一个真相,找一个说法,那就是“骑驴找驴”。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这种不同本身就是个人的价值,是生命的特别及珍贵之处。
人生却有不易,短短几十年,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度过的坎。
一日三餐,平平淡淡是一种生活意义 在困难中寻找柳暗花明,在苦难中品尝一颗糖果的甜蜜,也是一种生活的意义。
生活是一种选择,这种选择没有对错,如果我们非要在生活之外寻找另一种意义,那就是一种庸人自扰。
很多人认为,成功是家财万贯、与众不同,然而,冯先生认为并非如此。
人事非常复杂,我们的一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知世事,明世理,能平衡好自己内心的欲望,能处理好自身内在的矛盾,这样的人生,本身就是成功的人生。
在才能方面, 人虽然是有高低之分,但才高者可做大事,才小者可做小事,不论才高才低,只要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尽善尽美,就是圣贤。
很多人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其实做好自己就是你最大的意义。
每个人的意义都不同,但人生境界却是相同的。 人生境界分为四种: 一是:自然境界 二是:功利境界 三是:道德境界 四是:天地境界
以上境界,知识程度高者,则境界高,知识低者,则境界低,所以,我们虽然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但一个人所能看到的、享受的世界大小是不一样的。
四种境界,前二者是自然的礼物 ,每个人都能达到,而后二者则需要精神的修养,我们虽然很难达到天地境界的圣人标准,但是我们可以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踏踏实实的贤人。
《一种人生观》读后感(三):一代宗师写给万千青年的人生修行书
什么样的人生值得过?我们的生活会好吗?人生的目的和价值何在?怎样获取人生的幸福?每个人都会追问自己这些问题。
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培根说: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是不完美的,但只要活得充实有意义,那么这一生就没有遗憾。冯友兰则说:人生之真相,即是具体之人生。
在冯友兰出版的人生哲学代表作《一种人生观》这本书中,除了收入《一种人生观》外,还精选了冯友兰的人生哲学随笔《人生与哲学》。冯友兰系统而精到地阐述了他的人生哲学观念,给我们理解人生的答案。这是一本精心编选的图书,系统而又精到地阐述了冯友兰的人生哲学观念。
很多人读冯友兰,大多是从《中国哲学简史》开始的,而有的人是从《一种人生观》开始的。冯友兰的著作较多,而《一种人生观》除了较为浅显之外,其所述能够帮助理解人生,是阅读冯友兰的更佳选择之一。
冯友兰说:“一个跑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的人力车夫,很难能以他的‘为’为内有的好;非其人生观不对,乃是势使之然。”我深以为然。
若离开物质需求专谈精神生活,或者只注重物质生活而轻精神需求,这种执其一端的做法,都是有失偏颇而不能成就“内有的好”。身心内外不谐和,人生亦会不尽如意。
在书中,冯友兰说:
哲学之目的,既在确定一理想人生,以为吾人在宇宙间应取之模型及标准,则其对于宇宙间一切事物,以及人生一切问题,当然皆须有甚深研究。
凡一哲学,必能兼包一切;
人生的要素是活动,假使人类的欲望没有冲突,那人生就美满了。
学问的成就需要才,事功的成就需要幸运的遭遇,道德的成就只要努力。
完成道德,不必做与众不同的事,只要就其所居之位,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尽伦尽职即可。
百年前的科学与人生观论战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思想界出现的一场罕有的论战,丁文江、胡适、吴稚晖、张君劢、梁启超、张东荪等思想家均介入其中。本书对这场论战中不同人的观念做了回顾,并一一剖析其观念之优劣,引导读者树立更为合理、正确的人生观念。
在《一种人生观》这本书中,冯友兰先生从哲学角度进入,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与血脉之中摄取养分,为我们提供了内卷和躺平之外的别一种答案。全书语言简洁明晰,通俗易懂,适合大众阅读。再现百年前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一一剖析不同观念之优劣。
《一种人生观》是冯友兰先生20世纪20年代的主要著作之一,系统而精到地阐述了他受新实在主义影响而形成的人生哲学观念。非常值得哲学爱好者一读。
《一种人生观》读后感(四):人生意义的四个境界,听听冯友兰先生是怎么说的
人生有什么意义?
如果你曾经想过这个问题,也曾找寻不同的答案,那么这本书兴许会给你一个颇成体系的答卷——《一种人生观》。
它的作者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他毕业于北大哲学系,又赴美获得哲学博士。不过提起冯友兰,大家比较熟悉的著作还是《中国哲学史》,全然忘了他也曾学习过西方哲学。
《一种人生观》源于民国十二年的一场“人生观论战”——科学能否解决人生观问题。论战由丁在君先生揭起,唐擎黄、胡适、张君劢纷纷下场接招。冯友兰先生看到众多学者的讨论,却没有解决一个问题,遂下笔成文。这本小册子的内容皆由此整理扩展而来,尤其下篇还包含了一则冯老先生谈论人生的博士论文。
人生是什么?人生的真相是具体的人生。你每时每刻的生活、际遇就是具体的人生。傍晚放学,冲出校门的学子,下班地铁里疲惫的白领,凌晨早早出门的打工人,路边或下棋或跳舞的老人,凡此种种都透出生命的活力,便是具体的人生。
人生目的是什么?其实人生没有目的。人类的出现就是自然中的偶然,对于自然而言并没有什么目的存在。若以此就判断人生没有意义,那大可不必。
意义,是人赋予的。冯友兰先生言明每个人赋予的人生意义都是独特而唯一的,不必争执以对错而论。
中国人最讲求命理一说,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许多中国人相信自己的人生与命运不可分割。时至今日,命理大师依旧生意兴隆。他们的业务也随着时代的发展,由线下转入线上。这些大师非常难约,日程都排到了大半年后,一次收费也不菲。
命理大师嘴里的命运,是一种定数。这种定数是先定的,那么自然能有人先知。冯友兰先生的嘴里命运完全是另一回事:一个人无意中的遭遇。
一个人遭受的幸与不幸,没有理由可说。努力不可战胜的遭遇才是命运,不存在什么先定先知的道理。冯友兰先生也把这种命运称为机会。
人生能有的成就有三种:学问、事业、道德。达到这些成就的要素也有三个:才、命、力,即天资、命运、努力。
学问的成就需要”才“的成分大,事业的成就需要命运的成分大,道德的成就需要努力的成分大。
学问的成就,你最深刻的体验会不会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无论做什么,那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更胜一筹?这恐怕就是天资的区别,可能是先天基因,也可能是后天开窍。总之,那是别人家的孩子。
事业的成就靠命运。最能说明问题就是幸存者偏差。创业艰难,有多难?当我们看到马云的阿里帝国崛起,却没有看到千万同样的平台被时代大浪一举扑灭。有些大企业管理混乱,却不妨碍它成为百强企业,无非是没有比它更好的竞争者而已。
道德的成就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而且只有通过努力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就行。疫情之下,听从政府安排不添乱就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情。
人对世界、人生理解程度不同,反过来人生意义也因人而不同。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人生意义,不同的人也就拥有不同的人生境界。
人生境界可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自然境界中,人依据自己的才能或风俗习惯去做事。没有明确的目的,也不明白所做的事情有哪些意义。
功利境界的人,追求个人利益为目的。他们完全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
大部分普通人都在前两个境界中。
道德境界的人,追求的是义。义和利的区别是公与私的不同。道德境界的人追求的是社会公共利益,而不是一己私利。
古今圣贤、英雄已经达到这种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的人,往往都是大圣贤,他们的行为不仅是贡献于社会,更能贡献于整个世界。恐怕古往今来,只有那些大哲人能达到了。
不同境界的人所享受的物质世界区别不大,看到精神世界完全不同。即使后两种境界的人做普通的事情,这些事的意义对他和对普通人也是完全不同的。冯友兰先生引用这句话如此评价:
冯友兰先生认为四种境界的人对于世界的了解程度是逐渐加深。那么如何加深对世界的认知了解,逐渐进入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呢?冯友兰先生提供了一个方法,书中他没有指明这方法是用在境界提升上,可读来却觉得是可行之法。
学哲学,便是提升境界的方式。冯友兰提到哲学对教育的功效,反过来想所有的成长提升不正是教育促成的吗?
学哲学可以养成清楚的思想,可以获得思辨的能力。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提到批判性思维,其实批判性思维源自哲学。
哲学可以养成怀疑的精神,摆脱人云亦云的境况,不再武断、盲从。
学哲学能养成容忍的态度。哲学派系非常多,不同的宗教哲学、唯心哲学、唯物哲学,这些大派系下又有许多分支。容忍的态度能相互调和,不易有冲突。所谓冲突,是人自认为的好不能容忍他人认为的好产生。和,能调节满足多方的好,让彼此共存。
学哲学可以扩大眼界。哲学的对象是整个世界宇宙。学习哲学获得更广阔的视角,自然境界上就会得到提升。
冯友兰先生的《一种人生观》为我们提供了四种人生境界,它们代表了不同的人生意义。当然冯友兰先生有这样的感悟,得益于其对中国典籍的透彻理解,因而他提倡新儒学。
若以四种境界为参考的话,道德境界,其实是我们每个人努力能达到的。毕竟努力是我们可以控制,而天资、机会是外物不可控。
人生的真相如冯先生说的,是具体的生活、具体的人、具体的事。追寻道德境界,确是普通人能找到人生意义之一。
【文/云玖弋】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上一篇:时尚及其社会议题读后感锦集
下一篇:《埃涅阿斯纪》读后感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