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美如斯》是一本由[捷克] 雅罗斯拉夫·赛弗尔特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49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美如斯》读后感(一):布拉格不只有广场!这本书让人告别浮躁
“我家里没有片纸只字的记录和数字资料……因而剩下的便唯有回忆。还有微笑!” 米兰·昆德拉评价:他是捷克现代主义的象征,他更是一位不妥协的人!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自.由的胜利。 诺贝尔文学奖予他的授奖词是:他召唤出另一个世界——一个存在于此时此地的世界,一个存在于我们梦境、意志和艺术当中的世界。 这位被予以如此高度评价的鹤发老人,便是当代捷克诗人雅罗斯拉夫·赛弗尔特。这本《世界美如斯》正是他在晚年所著的备受文坛推崇的经典回忆录。
我们常说,一个人开始不断回忆过往的时候,就说明已经老了。这句话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见仁见智。但,每个人都会无可避免地走向衰老,年华老去并不可耻,可怕的是当我们忆起往昔的时候,空空如也。 这本回忆录其实更像是一本散文集,通过一则则小故事,缅怀自己漫长一生中遇到的那些逝去的人和事。
作者用他那写诗一般的文笔,将记忆深处经历过混沌而焕新,愈加清晰可见的镜头,在读者面前徐徐铺陈开来,唯美且引人入胜。 这里有绚丽的布拉格风光,二三十年代艺术家荟萃的街头咖啡馆,鲜活灵动的文艺创作空气,也有在历次战火中苦难和斗争的民族精神。 可以说,一本回忆录让人透视了半个多世纪的捷克历史与文化。 可偏偏它一点都不枯燥乏味,诗人常常用一种俏皮而戏谑的口吻将往事对我们娓娓道来,尽管那些曾经的“花儿”都已一一离别,但乐观豁达是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光芒。 我们仿佛依稀能看到一位时而深沉时而顽皮的老人,透过布拉格街边咖啡馆的玻璃窗对着我们微笑。
美文摘录: 使一个人幸福有时并不需要很多东西!而一生中幸福的时刻毕竟很少。 谁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爱会熄灭!怎么会呢!根本不可能!老年人聚在一起会和年轻的时候一样吵嘴、嫉妒。 我的诗句犹如从敞开的窗户被轻风吹进来的,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捧在手掌里,生怕碰掉了它们完整无损的春天的花粉。 每逢生活艰辛,时间便磨磨蹭蹭起来,为的是让我们一点一滴尝尽所有的恐怖。只许缓慢地忘记,更缓慢地愈.合创伤,而伤痕则永远无法磨灭了。 感情用种种传奇故事的轻纱温柔地蒙在远远近近的往事上,这样做并非试图歪曲眞相,而是为了减轻一些命运的重负,帮助身处逆境的人想到美好的日子。
《世界美如斯》读后感(二):经典的回忆,昨日重现,感动你我!
关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印度的泰戈尔、爱尔兰的叶芝、英国的艾略特和智利的聂鲁达,他们算是诺奖诗人群中最璀璨的明星。倘若在诺奖诗人俱乐部再加一位大师的话,那么就非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莫属了,他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当代最重要的诗人。他的一生著作颇丰,他的文字朴实无华,作品风格自然质朴,大多根植于本国文化土壤,吸纳民歌精华,对于人民生活的期盼和愿望有着深度的反映和解析,充满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1984年,赛弗尔特的诗作因展现出“人类不屈不挠的解放形象”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但凡大师,皆有一段充满崎岖坎坷不平凡的传奇人生,身为捷克“国宝”大师级的人物,那就注定是一个波澜起伏的漫长人生旅途了。这本《世界美如斯》是赛弗尔特晚年撰写的散文体回忆录,诗人以近八十的高龄通过叙写一则则故事缅怀着他一生中遇到的人和事。这本回忆录以其第一篇《世界美如斯》命名,这是一篇总领全书的文章。在这篇中作者谈到了他写作这本回忆录的原因:作者步入了老年时代,故人几乎都已到了另一个世界,他对他们有多少的思念与回想,仿佛他们的音容笑貌近在身旁。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祖国剧变,诗人讲述了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私人记忆,回忆着60得更加珍贵。这些回想,随岁月的流逝变得珍贵,而当作者走后,将变得更加珍贵。因为此时,除了作者本人,再已无人知晓这些旧事。
作者透过《世界美如斯》的故事,缅怀自己一生中遇到的人和事。有令人怀念的平凡人,更有文学艺术名家。该书里的文字。以其形象、生动的直感,体现了作者宽厚、博大的胸怀,也表现出作者对世界、对故人、对祖国的深沉的爱。《世界美如斯》是一部具有珍贵历史参考价值的著作。该书中,塞弗尔特通过上百篇的短文,一则则的小故事,不仅展示了自己人生的旅途,并记载了20世纪堪来的捷克文化发展的历程,以及文化界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全书用了很大篇幅记载塞弗尔特一生中重要的见闻和感受以及对艺术的见解,特别是对诗歌的看法,这些展示了诗人的心灵世界,使读者对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得以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尤为难得的是,这部回忆录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祖国、对布拉格的炙热浓郁的热爱之情。
这是一部别致经典的回忆录。诗人透过一个个摄人心扉腹的动人故事,诉说童年成长、爱情友谊、诗歌艺术、社会交往,人生奇遇等多个留给他心中难以忘怀的人与事件。这些故事跨越冰冷的时间长河,带着诗人的情感,承载着伴随其一生的悲欢冷暖,在文字的跳跃下一下子喷涌而出,遗忘在时光岁月的那些感动和美好重新复活了起来,美好瞬间一一重现,逝去的人一个个回来,他们身影晃动,笑语如昔。这种感动不仅是作者毕生的心血总结和表达,它更是一种别样的光芒感染和温暖这阅读这本书的你我。
《世界美如斯》读后感(三):他们欢欢喜喜地过了一生
塞弗尔特是捷克斯洛伐克最重要的当代诗人。1984年因展现出“人类不屈不挠的解放形象”而获诺贝尔文学奖,1996年获得捷克斯洛伐克“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世界美如斯》是塞弗尔特的散文回忆录,晚年创作,并没有按回忆录惯常的时间顺序,而是撷取生活小片断以散文的形式缅怀纪念过往人事。故事分为四个篇章:“茫茫白雪覆盖一切”、“厄勒斯,朝霞女神”、“在煤炭市场的一夜”、“乌鸦飞满天”。
“亡人是沉默的,固执地沉默不语。”很多诗人因为各种原因早早去逝,塞弗尔特活了86岁(1901-1986),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二十世纪最动荡的岁月,在诗人群体里,也都算是高寿了。塞弗尔特为什么这么高寿?似乎从这本看起来让人欢喜的《世界美如斯》传达的那样,因为内心的美好、惬意、优雅、从容与平静——这种内在的修养需要一辈子的雕琢。
“往事一件接着一件,一件比一件更加美好”。塞弗尔特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爱情、春天、美、艺术,再加上对祖国的热爱,他内心的那种美好与幸福自然由内散发,形之于外,凝于笔端,回馈诗人本身就是身心舒畅、健康长寿。——这样的人,是幸福的人。曾经有人说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其实,不妨多读读塞弗尔特的诗,看看这位诗人如何善于发现美好,如何经营让自己始终活在幸福快乐的心境里。
塞弗尔特从小喜欢扇子和紫罗兰。喜欢紫罗兰是缘于小时候玩滑冰的经历,当时年幼的塞弗尔特在一位带着紫罗兰手袋的美丽姑娘的鼓励下学会了滑冰。少年便多情。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子不好过,供应紧张。十四五岁的塞弗尔特是中学生了,他不喜欢必须戴的蝴蝶领结,怕人笑话,也怕人家笑话自己帮妈妈推难看的拉煤小车,老推脱。
中学四五年级时,因为意识形态不允许,小时候喜欢画画的塞弗尔特改写诗。但他仍然喜欢画,也认识许多画家。
晚年的塞弗尔特文字沉着,满怀缅怀故人之情。诗人塞弗尔特的朋友们很多,诗人、雕塑家、批评家、戏剧家、画家、音乐家。他们这些文艺圈的朋友性情各异,观点迥然,然而交游宴饮的日子却别有趣味,老人回想时也满是不舍。
画家朋友什帕拉,塞弗尔特评价说,他“既不是一位费解的艺术家,也不是一个莫测高深的人。他胸怀坦荡,像他的画一样明朗。他那动人的淳朴,既不虚假,也非装腔作势——曾不止一次令我甚为惊叹”。
塞弗尔特认定终生的莫逆有三位,其中一位是诗人约瑟夫·帕利维茨。1948年帕利维茨失去了所有,一次在旧书店看到《外祖母》这本一直想要的珍本书,但因为没钱买不成,很难过。塞弗尔特特意买下这本书送给他,帕利维茨当时非常欢喜,像对待恋人一样反复抚摩书皮,一次次翻开——此时的帕利维茨已八十出头了,对待书籍依然如初恋。塞弗尔特这样感慨,他是“一个幸福的人”,他“唯一不容失去的是他的自尊,唯一保留的是他对书籍终生不渝的、非同一般的热爱”。
捷克诗人即维·迪克曾这样描绘龙胆花“蓝莹莹的龙胆花,开在荒坡上,潺潺泉水将甜蜜的谎言说个不休。任你心头何等悲伤,迎人笑脸依然”。什帕拉、帕利维茨、即维·迪克以及塞弗尔特其实都是一类人:洋溢着喜悦和乐观主义情绪。
这些真实往事是人生之中彼此不期而遇的个体交游,是扎实的感触与观念的碰撞,是曾经的文艺青春岁月,也是诸多艺术风潮和艺术家对民族苦难的感同身受。这些充斥在美丽布拉格天幕下个体独有的体验,也让我们如同看一部光影老电影,往昔历历在目,情炽浓郁。
这本《世界美如斯》的回忆录,不光是作者个人的平生著述,更是时代的回声;不仅是艰难时光的经验书写,更是美好心灵的再次讴歌;不仅是旧岁月的痕迹,更是城市命运与世俗人情的变迁;不仅回望过去,更是凝望未来——读这样的往事,内心也变得更从容平静。从作者娓娓道来间,了解遥远国度的那片热土地上,也曾栖息着一群心向美好的诗意者。
岁月从不失人间味。虽然更希望借这次《世界美如斯》能看到更多诗人的作品及解析,看到更多结合个人平生故事凝炼而成的好诗篇的由来,但是如今读到这些他国文艺圈往事,读到塞弗尔特对自己诗歌创作源泉的剖析,对自己艺术创作倾向和观点的铺陈,依然让我们收获良多。我们了解的也不仅是一位诺贝尔诗人精神的回溯,一次诗人精神内核的回归,一颗诗心的绽放,更是在磨难前永远相信美好的人生信念:“人生在世归根结底只有一件事是绝对肯定的,一切痛苦和一切磨难都要告终,这个时刻将会到来,一定会到来。”
《世界美如斯》怀旧厚重,同时诗意丰盈,值得一读。
《世界美如斯》读后感(四):在他的诗里,爱总是比仇恨强大
.
假如那些诗句偶尔闪光,并非我自身的光亮。我热爱这语言。(赛弗尔特)
~~~
《世界美如斯》
作者: 雅罗斯拉夫·赛弗尔特
出品方: 译林
.
20世纪,捷克经历了无穷劫难。而赛弗尔特的回忆里,出现的却总是欢欣的亮色。
这个春天,我庆幸与这部作品的相遇,它的清澈荡涤了尘埃,它的睿智传递着面对困境的智慧。
赛弗尔特描写艰难岁月:
泉水发苦,井水的味儿也不再沁人心脾。连小鸟的歌声听来也仿佛有点儿惶惑。……情侣们怀着几分胆怯接吻,……有时候接吻也只意味着永别。
.
批评家指责他只描写布拉格的历史美,对贫困和灾难视而不见。
而赛弗尔特说:“这个美丽如画的城郊区过去和现在都带着它的全部欢乐和忧愁活在我的心中。”以诗歌修复经年的伤痕。这部作品让人沉浸,也让人沉静。
.
1984年,赛弗尔特获诺奖,演讲名为《悲悯心境与抒情心境》。
“悲悯激发我们,也侵蚀我们;它能够——因为我们的焦虑和对实现理想的渴求——迫使我们做出牺牲,走向自我毁灭。抒情则把我们留在它充满温情的怀抱。我们在这种平衡中感到愉悦,而非察觉到几股力量间的冲突;愉悦从我们在天地中取走了冲突,所以我们根本感觉不到它的压力。我们不是在和周遭世界发生碰撞,而是随之流动,达到和谐统一。”
.
赛弗尔特说自己并非生来就是抒情诗人,而是出于信念成为抒情诗人,这是他的选择。
.
《世界美如斯》这部回忆录,一篇篇随笔连缀而成,贯彻着他的信念。
布拉格是母亲与情..人,在诗人的目光、倾慕与言辞中,增添了更多的柔情。
炎热的下午,他穿过广场,感到风中充满残花香味的清凉。他把脸凑在彩石砌成的墙上,就像贴在心爱的人的脸上。
漫步克拉卢比,此地是“甜蜜的、心爱的小玫瑰”,小鸟在枝头跳来跳去,唱着歌,“那是青春啊!”
诗人赫鲁宾的墓地。“我带着孩子气的兴趣,几次回头去看自己留在雪地上的足迹。这片雪地还没有被别人踩过。”
.
赛弗尔特觉得,诗首先应该是诗,触及人类情感的深奥部位和生活的微妙之处。
回首往事,眼前浮现人生旅途遇见的一张张面孔,往事一件接着一件,一件比一件更加美好。同他们交谈还是昨天的事情,他们递过来的手上的温暖他还感觉得到。
穿过记忆,他与他们对话的这个事实,如此抒情如此诗意。
世界,美如斯。
上一篇:《她们》经典读后感有感
下一篇:《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