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与历史名词解释对比
高考除了知识的考察还有学生思维方式的考核,这需要学生全方位、多角度考虑问题。针对该问题,考前答题模板和答题规范突击尤为重要。能帮助到您。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
一、高考历史材料题的解答方法
1、三读材料,获取信息
材料一般应该读三遍:
第一遍,粗读(看),明白大体内容;
第二遍,细读,结合材料出处的说明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弄清楚考查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知识,分清材料中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材料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独立还是相互补充;
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井用笔画出与问题有关的词语、句子,对材料中的史实与观点(评论)分点或分层,有些材料较浅显的,可以先看提问,再带着提问看材料并确定有效信息。提取有效信息要注意材料的开头、结尾、出处、注悉。
2、紧扣提问,认真作答。
第一,一定要做到“怎么问就怎么答”。提问一般有四种方式:结合材料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没有对答题依据作出明确规定,同时要看清有什么限制性条件。
第二,如果某一问有几个要求回答的中心词,那么在作答时最好把表示回答内容的中心词(如原因、意义、措施、区别等)写在具体答案前面。
第三,组织答案要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一般一问为一段,一问有几个答案要点的话,用序号标示出来。
第四,根据具体问题和提问赋分确定答案的多少,如“内容”“措施”“原因”“意义”“异同”等应多答;赋分多的要多答,赋分少的要简答。
第五,对于“启示”“说明”“经验教训”类问题,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思考和组织答案,不要在某一个方面展开叙述或分析。
第六,对于认为很难的问题,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能答多少就答多少,不要空题。另外,对于那些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的问题,评分标准往往是“答案合理即可得分”,实际上给每位考生留下了发挥的空间。
第七、语言准确、规范,逻辑紧密、史论结合。
第八、要使用正确的历史名词、历史术语。从高考文综历史评分细则来看,其明确规定“用词不准或词不达意者”,均只给少量分数或者不给分。历史学科中有许多概念和专有名词,例如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土地所有制、君主立宪制、资本原始积累、工业革命、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世界市场、世界格局、全球化等,必须准确表达。
二、高考历史材料题分析方法和公式
1、历史背景类=(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3)文化背景=思想+科技+教育+……
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2、历史特点类
背景、时间、目的、过程、内容、措施、程度、范围、性质、影响等方面;
3、历史原因类:
(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政治+经济+思想)
(2)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
根本原因:从历史发展趋势、生产力发展、和主观需要等方面考虑。
4、根本原因类:
经济现象: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考虑
政治现象:从经济方面考虑;
思想文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经济方面考虑;
5、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1)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2)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3)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6、比较类:
首先要明确比较对象(是相同、是不同、还是异同),
从背景、目的、内容、结果、特点、方式、性质、影响等方面考虑;组织共同点的答案时
首先要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例如:“特点:”,“方式:”,然后行文上为“都-----”;组织不同点的答案时,先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然后行文为“A.---B---C---”
7、影响或意义类:
影响或意义=(积极+消极)(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
⑶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
8、判断成败及原因类:
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
⑵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 (历史潮流+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⑶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
9、性质分析类:
任务+领导阶级+手段+结果……
10、历史评价类
⑴人物评价=属性+事迹+影响(进步+局限)+结论……
①注意用“两分法”;
②注意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即“不能苛求古人”;
③评价的标准是生产力标准,实践标准;
④时间跨度大的事物(如重农抑商政策、科举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要分阶段评价。
⑵事物评价=概况+性质特点+影响(进步/反动+正义/非义)+结论
⑶观点评价=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对错的根源及正确的观点)
11、启示、认识类:
⑴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
⑵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客观规律+发展战略+……
⑶文化=批判+改造+继承+发展+……
12、开放性问答题
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观点,而是有理有据的论证观点。
第一,要确定观点;
第二,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
第三,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
第四,论述要全面,辩证看问题,切忌绝对化.
高中历史必备名词解释对比
贡、赋、役
贡:
封建时代藩属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主呈献礼品。
赋:
赋税,指历代统治阶级用强制方法向人民征收的实物、银钱等。
役:
徭役,即历代统治者强迫人民从事的无偿劳役,包括军役、力役、杂役等。
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
分封制:
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的政治制度。
郡县制:
指对古代中央集权体制下,郡、县二级政权的地方行政制度(类似于现在的行政区划)。
郡国并行制:
又称郡国制,汉朝时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
宰相和丞相
宰相:
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是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
丞相:
秦汉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
内阁
明朝的内阁:
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是君主专制下的产物,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内阁对皇帝负责,直接听命于皇帝,内阁大学士的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
英国的内阁:
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而不是君主负责,要执行的是议会的法律而非君主的意志;内阁是国家的权力重心,君主不干涉内阁,更不能任意撤换内阁。
罗马法/习惯法/成文法
罗马法:
指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它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而发展,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
习惯法:
又称为不成文法,是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依据某种社会权威确立的、具有强制性和习惯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成文法:
指由国家机关制度和公布,以成文形式出现的法律,又称制定法。
君主制/共和制
君主制:
以君主作为实际上的或名义上的国家最高统治者的政体。
君主立宪制度:
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政体,它保留君主,君主的权力受宪法限制,也称为“有限君主制”。
君主专制:
指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共和制:
是指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共和政体区别于君主政体,包括总统制共和制和议会制共和制。
总统制共和制/议会制共和制
总统制共和制: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揽行政权力,统率陆、海、空三军,行政机关(政府)和立法机关(议会)相互独立;由当选的总统组织政府。
议会制共和制:
议会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内阁)等权力;政府(内阁)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来组织,政府对议会负责,当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时,政府就得辞职或呈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只拥有虚位,没有实权。
联邦制/邦联制
联邦制:
即“联合的国家”,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联邦制国家由各个联邦成员组成,各成员单位先于联邦国家存在。联邦成员国在联邦国家成立之前,是单独的享有主权的政治实体;加入联邦之后,虽然不再有完全独立的主权,但在联邦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联邦成员的主权仍受到法律的保护。
邦联制:
即“国家的联合”,是指若干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如军事、经济方面的要求)而组成的一种松散的国家联合。邦联制比联邦制松散,是主权国家的联盟。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领事裁判权:
指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主要内容是:该侨民在居留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只由其本国在居留国的领事或法庭依其本国法律审理。
片面最惠国待遇:
是指一国的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实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此称“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在有些不平等条约中,往往只片面规定一国享受最惠国待遇,而另一缔约国则无对等权利,因而是片面的。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
美、英、苏三国首脑主要通过雅尔塔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
两极格局:
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
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
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
小农经济:
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是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
商品经济:
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或以交换为目的的一种经济形态的总和。
资本主义萌芽:
是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形态,是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的过程。
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世界市场:
它是指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国际分工的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交往活动的总和。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是指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即世界范围内通过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非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它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
民族工业/近代工业
民族工业:
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只要是中国人办的,都是民族工业,国营民营皆是民族工业;狭义的则只指民营资本所办企业,不含国营的。一般地,民族工业是在我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民族资本所办的企业。
近代工业:
是指使用近代机器生产的工业,包括资本主义工业但并不等于资本主义工业。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
又称指令型经济,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依赖政府的指令性计划。
市场经济:
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
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
区域集团化:
指同一区域的一些国家在维护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加强经济合作,通过某种形式(条约、协议)组成贸易组织,其目的是巩固扩大集团内部市场,增强经济实力,加强同外部世界的竞争。它是政府契约性的、有形的经济组织。
经济全球化:
是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高考历史各种题型答题技巧与模板相关文章:
1.历史大题套路模板大全
2.怎么提高历史大题的分数与答题模板
3.高考历史高分必备答题技巧及思路
4.高考历史:命题预测及名师指导,简释题的题型特点与答题技巧
5.2019高考文综历史考场答题技巧分析 高中文科历史有哪些答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