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习惯用统一的教学目标来要求所有的学生,这样就使得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十分为难,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管理水平,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管理水平
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
1、学生分层
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实施分层最主要的依据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成绩绝对不是唯一的标准,除了成绩,学生的思维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态度等也在分层的考虑之列,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综合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般而言,在一个班级,我们往往会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即基础较好的学生、基础中等的学生以及基础较差的学生,而教师在对这些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考虑学生的自尊心和接受度,尤其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更要注意,不能直接把这些学生称为差生组。
为了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在对班级的分组进行命名的时候就要讲求一定的技巧,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所组成的学习组,我们称之为基础组,而中等的学生组则称之为提高组,而对于基础最好的优等生我们则称之为竞赛组,这样的命名方式会显得更加人性化,并且可以把每个学习组的特征和努力方向做一个大概的界定。只有当我们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以后,这样在实施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时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分层教学的效果。
2、教学目标分层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习惯用统一的教学目标来要求所有的学生,这样就使得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十分为难,目标定的过高,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就会感觉很吃力,而目标定的过低,则会让一些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感觉“吃不饱”,因此,大部分的教师只能折中地选择一些适宜中等生的教学目标,殊不知,这样的教学目标依然很难满足所有层次的需求。而在分层教学中,我们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前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分层的教学目标,这样,就可以解决之前的教学目标确定的难题。
例如,在讲授“一元二次方程中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就可以依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针对基础组的学生,我们只要求他们了解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推导过程,并且记住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同时还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就可以了,而针对提高组除了要达到基础组的教学目标以外,还要学会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而对于竞赛组所提的要求是最高的,除了要求他们能推导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同时还要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较为灵活的综合性的问题。这样,这种分层教学目标的确立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要求,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确立明确的方向。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
了解学情,划分层次
教师应该在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层。教师应该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解,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包括他们的家庭情况,学习的主动性,集体的荣誉感,以及与班级学生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学生访谈,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个人,家访的方式了解学生家庭情况,还可以通过各个学科老师全面认识这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施分层:让学生自己有个大概定位;对于不能准确定位的学生,教师综合各个方面情况进行调整;通过比较合适的、易接受的方式让每个学生清楚自己的层次与目标。最后就是分层: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成绩优秀的学生分为A层;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一般,比较有上进心,成绩中等的学生分为B层;基础知识较差,学习能力也较差,成绩较差的学生分为C层。教师通过综合分析对学生所处层次进行适度调整,对进步比较明显、成绩明显提高的学生,提高层次,而对大幅度退步的学生要及时查明原因,鼓励进步。
结合教材,要求分层
本校使用的是浙教版的初中教材,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对不同学生的教学要求也有所不同。针对A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求不仅熟练掌握课本知识,运用知识解答问题,还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良好的数学思维;对B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要求深入理解课本基础知识,并准确运用知识解答问题;对C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要求其理解课本基本知识,学会做题的基本方法。
以“平行四边形”为例,确定以下目标:a.理解平行四边形及平行线间距离的概念;b.掌握平行四边形性质及判定,并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c.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掌握中位线定理,解决有关平行的问题;d.猜想、操作、验证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过程,发展合理的推理能力和探究能力。A层次学生要达到a,b,c,d四个目标,B层次学生要求达到a,b,c三个目标,而C层次学生只达到a,b两个目标就可以。这样做既可以避免传统教学的单一性、随意性的缺点,又可以优化具体性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
1.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教学目标分层是以学生分层为前提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结合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按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分层教学以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
2.教学过程分层.在设计教学时注意倾斜度.开始“小步子、慢速度”有助于后进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然后逐步放开,增加一些综合性、灵活性的问题.最后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解决.
3.作业布置分层.作业的布置只有层次化,才能满足基础知识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学生.对后进生布置作业分量要少、难度要低,以模仿性、基础性为主,还可把例题作为作业,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中等生以课后A组练习题为主,选择性地做一些稍有提高的B组题目.主要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对优等生可要求一题多解,增强作业的开放性,在寻找最优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复合思维能力.同时鼓励中等生和后进生做较高层次的作业,创设取得成功的机会.
4.单元检测分层.分层目标教学还应在单元检测时分层,依据分层的教学目标设计分层的单元检测题,如可将一份试卷分必做题和分层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是全体学生必做,分层选做题是指一个大题包括由易到难的四个层次的题目,各层次学生做相应层次的题目,这里题目难易虽不同,但各小题分值相同.有时也可根据分层教学目标为四个层次学生设计四份不同的检测题.单元检测分层次使低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同样可获得较高的分数,从而树立起他们的学习信心,同时各层次学生同分不同值,减弱了全班学生纵向的比较,增强了同层次间竞争.所以各层次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层次上积极发展,并力争破层上升,带动了整个班级学生水平的提高.
开展分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进行分层次教学要与分快慢班区别开来.分层次教学中的教师眼中没有差生,在师资配置上也没有歧视,甚至会为学习程度较弱的层次配备更好的教师,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供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但对较低层次的学生,应避免对他们的心理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产生被视为差生的心理压力,对较高层次的学生,不要使他们产生优越感.
2.不能简单地由学校或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确定学生分在哪个层次,而是由学生根据自己对数学的兴趣和已有数学基础自主确定.由于这种选择是学生的自觉行为,所以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学生自主选择层次后,不能要求其从一而终,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允许学生根据学习的情况和需求的变化,进行重新选择学习层次.
3.不能简单地通过分层次降低对部分学生的要求.分层次教学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一种教学的措施或策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进一步的发展需要,选择较高教学层次或技能等级要求,实现符合自身特点和发展意愿的最佳发展目标.
4.分层教学应按照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要素进行优化.按照“照顾差异,分层提高”的原则,使得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定,评价体系等都有所区别,使之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谋求全体学生的最优发展.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管理水平相关文章:
★ 如何有效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
★ 怎样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 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教学效率
★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学习效率、成绩
★ 数学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 如何提高数学课教学质量
★ 如何进行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上一篇:高三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指导集锦
下一篇:高三数学复习模块的知识点总结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