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给予人们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观察实验、收集信息、归纳类比、直觉判断、逻辑推理、建立模型和精确计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常考的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
练习本宽13(厘米)
铅笔长17(厘米)
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
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
学校进行100(米)赛跑
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
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
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
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教室长12(米)
筷子长20(厘米)
一棵小树苗高1(米)
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
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
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
1、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3、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先通过关键句分析,“比”字前面是大数还是小数,“比”字后面是大数还是小数,问题里面要求大数还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4、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
①…….和……一共…….?
②……比……..多多少/几……?
③……比……..少多少/几……?
第三单元元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初步认识
(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
(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
(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直角<钝角。
(4)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5)每个三角尺上都有1个直角,两个锐角。红领巾上有3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两个是锐角。一个长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4个直角。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乘除法的意义意义:
乘法:知道“求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熟知乘法的含义:几个几是多少、几的几倍是多少。
除法:理解除法的含义(平均分、包含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能看图意列算式,并描述相应的算式的含义。
(图意不够明确时,应该用单位名称表示)
能运用“倍”来描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熟知算式中各数名称“因数”和“积”;被除数”、“除数”和“商”等。
乘除法的计算熟记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口诀熟练计算表内乘法和除法。
了解乘法口诀的推算方法,知道2、4、8,3、6、9之间的乘法关系。
能发现乘法表中算式的排列规律,并填写。
能够熟练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同时要知道有余数除法中被除数的计算方法。
会用计算关于加减乘除的两步计算式题。(递等式不要求)
能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应的计算。
乘除法的应用(对应意义)能够运用一步计算的乘除法算式解决生活中较为简单的问题。
求几个几是多少?
求几的几倍是多少?
求平均分的结果。
求包含分的结果。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有余数的除法
(加减法应用题)
角和直角的认识
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能够借助工具判断直角。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以、顶点及其数量和特征。
能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能够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知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经历从立体到平面的过程,体验“立体”与“平面”的区别和联系。
二年级语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1.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 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商=被除数
2.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如:300÷25÷4=300÷(25×4)
4.除法公式
(1)被除数÷除数=商
(2)被除数÷商=除数
(3)除数×商=被除数
5.被除数
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数
6.除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
例:8÷2=4则2为除数。8为被除数。除数不能为0,否则没有意义。
7.商:在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而推导得出: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8.完全商
当数a除以数b(非0)能除得尽时,这时的商叫完全商。如:9÷3=3,3就是完全商。
9.不完全商
如果数a除以数b(非零)除不尽,得到的商就是不完全商。如:10÷3=3......1,这里的3就是不完全商。
10.被除数和商的关系
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
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11.2—6的乘法口诀
2×2=4
2×3=63×3=9
2×4=83×4=124×4=16
2×5=103×5=154×5=205×5=25
2×6=123×6=184×6=245×6=306×6=36
12.直角:几何原本中的定义:当一条直线和另一条横的直线交成的邻角彼此相等时,这些角的每一个被叫做直角,而且称这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
一个直角等于90度,符号:Rt∠
13.几何中的锐角:大于0°小于90°(直角)的角。
两个锐角相加不一定大于直角,但一定小于平角。
14.钝角:钝角大于直角(90°)小于平角(180°)的角叫做钝角。
15.平移: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可以不是水平的。
16.旋转: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点O旋转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ˊ,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17.旋转的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相等。
18.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
(2)旋转方向;
(3)旋转角度。
注意:三要素中只要任意改变一个,图形就会不一样。
旋转变换是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个图形,在改变过程中,原图上所有的点都绕一个固定的点换同一方向,转动同一个角度。
19.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 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商=被除数
20.7、8、9的乘法口诀
7×7=49
7×8=568×8=64
7×9=638×9=729×9=81
21.万以内的数的认识
100=10个10(10个1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
1000=10个100(10个10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0)
22.克
克为质量单位,符号 g,相等于千分之一千克。一克的重量大约相于一立方厘米水在室温的质量,大约有一个万字夹的质量。
1 吨 = 1,000,000 克 (一百万克)
1 公斤(1千克) = 1,000 克 (一千克)
1 市斤 = 500克 (1 克 = 0.002市斤)
1 毫克 = 0.001 克 (1克=1000毫克)
1 微克 = 0.000 001 克 (1克=1000000微克)
1 纳克 = 0.000 000 001 克(1克=1000000000纳克)
23.千克
千克:(符号kg或㎏)为国际单位制中量度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
常考的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相关文章:
★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部编版
★ 关于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知识点
★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2022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冀教版
★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 小学二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
★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部编版
上一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下一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