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灯榜文库!投稿QQ:511112889
首页 > 学习 > 小学 > 二年级 >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课文及教案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课文及教案

《英英学古诗》是一篇文包诗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那么这篇语文课文我们怎么学习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课文及教案,仅供参考。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课文及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课文

英英 奶奶,今天我们学了一首古诗,我背给你听: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奶奶 背得真好!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

英英 这首诗是说,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奶奶 嗯,奶奶听懂了。这首诗是谁写的呀?

英英 是唐代的大诗人李白。

二年级语文《英英学古诗》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以前学过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大家听一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讲一个小朋友在学校里学了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这篇课文的题目是——

板书课题,齐读。

解题

二、初读指导

1、看图。

图上有哪些人?她们在做什么?英英正在说什么?奶奶听了会说什么?

2、自学课文。

(1)讲述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2)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3)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故乡明亮意思不由得家乡月光唐代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正音。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通读课文。

(4)分角色读对话。

4、理清脉络。

(1)这篇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

(2)英英第一次说了什么?第二次说了什么?第三次说了什么?

(3)奶奶第一次说了什么?第二次说了什么?

5、小结。

第二课时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诗题,解释诗题。

2、看图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哪儿看出来?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

第一句

a、指名读。

b、这句诗,英英是怎样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c、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为什么这一句里的“疑是”,英英把它解释成“好像”呢?

第二句

a、指名读。

b、“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举头”?

c、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时有些什么感受?

(3)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4)齐读这首诗。

4、朗读指导。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静夜思》。

第三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话的形式,引出一首小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古诗《静夜思》的正确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激发我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学习这篇课文后,对古诗学习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听录音欣赏。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4、同桌交互背。

四、写字指导。

五、作业

1、抄写字词。

2、比一比,再组词。

古()自()代()

故()首()袋()

3、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心()()()()

艹()()()()

讠()()()()

《英英学古诗》课后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ɡǔ shī zhú lín tónɡ nián huánɡ hé ɡuān bì lì zhènɡ

( )( ) ( ) ( ) ( ) (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牧童骑( ),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 )。

2、( )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 )。

3、这两首都是描写( )季节的古诗。

三、找意思相反的词,连一连。

闭 立 先 阴 捕

坐 开 放 放 晴

四、猜一猜,选一选

柔 闭 所 牧

一户一斤米( ) 骑牛写文章( )

人才进了门( ) 把矛放树上( )

二年级上册《英英学古诗》课后反思

课文浅显易懂,学生一读便会明白其中的意思,只是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们没见过这样的课文形式,没读过这样的文章,所以好多学生把人物说的话都加起来,说是五次对话,学生的回答让我为之一震,原来孩子们还不懂得什么事人物的对话,他们还找不准有几次对话,我的备课中真是高估了他们。于是我利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孩子们慢慢找寻人物的对话。经过同位互读,男女生读,师生读,学生基本知道了课文一共有两次人物的对话。看到孩子们找到答案后的开心样子,作为老师的我们能不幸福吗?

《静夜思》这首诗对于我们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很熟悉,一年级的时候我已经教他们背过。而我们的学生,他们所谓的能读、能背,仅仅是一种机械记忆,有些学生连诗中的一些字还不认识,字音读不准,字形不清楚,对于诗意及蕴含的道理还不明白。所以,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落实在背诵诗句的意思上,同时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作者所寄予的情感。

讲解课文时,我并没有直接按课文的程序来上。而是创设情境,让同学们先观察图中的月亮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月亮有什么不同?这大概是什么时候的月亮?你家是如何过中秋节的?假如你一个人在他乡,看着那圆圆的月亮,你会想些什么呢?同学们畅所欲言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进入了我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中来了。于是,自然而然的引出了古诗《静夜思》,让同学们了解李白在作这首诗时的背景后能更好的理解这首古诗。同时也充分迎合了他们富于想象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引导想象的过程中,开拓诗的意境,再现诗人感受。我想只有把孕伏于知识体系中的潜在的方法因素变为学生学习的直接对象,这样才有可能启迪和引导学生对知识创造过程的全面理解;只有把教材内容中的静态知识转变为学生思维活动中的动态作用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19589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