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词性知识点汇总笔记
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语文词性知识点汇总笔记,欢迎参阅呀!
初中语文词性知识点汇总笔记
①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
②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④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
⑤名词用作状语
下面就初中文言文常见词类活用现象作如下归纳
1、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a.焉用亡郑以陪邻?b.项伯杀人,臣活之。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简析]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②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例如:
a.谨食之,时而献焉。(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b.晋侯饮赵盾酒。(晋侯让赵盾饮酒)
[简析]a句中的“食”,吃,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b句中的“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yìn。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__质或状态。例如:
a.今媪尊长安君之位。(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
b.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各国诸侯(因此)畏惧(秦国),会合结盟想办法削弱秦国(的势力)]
c.春风又绿__南岸。(春风又使__南岸变绿)
(3)名词的使动用法
①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例如:
a.尔欲吴王我乎?(你想让我做吴王吗?)
b.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齐桓公亲自解开管仲的绳索束缚,并且让他做丞相)
c.纵__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即使__东父兄可怜我使我继续做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
②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的。例如:
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天子不能使他为臣,诸侯不能使他为友)
[简析]“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当于“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不能和他作朋友)。
③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a.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所以大王不如使苏代向东去(回齐国),秦国一定怀疑齐国,而不相信苏代了]
b.筑室百堵,西南其户。(修起房屋,四周墙壁一百方丈,将一座座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简析]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便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动。a句的“东苏子”,意思是使苏子(苏代)往东去。b.句的“西南其户”,意思是使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4)数词的使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a.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b.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简析]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b的“四”“六”)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如例a的“二三”,“使……反反复复”)变化。
2、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__质或状态。例如:
a.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滕公认为其言出众不凡,其貌壮美)
b.梁以此奇籍。(项梁以此认为项羽不平凡)
c.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
[简析]a句的“奇其言”“壮其貌”是主语滕公“认为其言奇”“认为其貌壮”之义。b句的“奇籍”,是主语“项梁”主观上认为宾语“项籍”具有“奇”的__质。c句的“小鲁”“小天下”,是主语“孔子”主观上认为“鲁”和“天下”小的状态。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
a.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现在我还活着,而人们都欺侮我的兄弟,假使我死后,都会把他当作鱼肉了(任意宰割)]
b.况吾与子渔樵于__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况且我和你在__岸沙洲上捕鱼、打柴,把鱼虾当成伴侣,把鹿看作朋友)
c.孟尝君客我。(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
3、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例如:
a.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有一位老人,穿着麻布的短衣,来到张良所住的地方)
b.遂王天下。(就称王于天下)
c.面山而居。[(愚公)面朝山而居]
②名词后面紧跟代词,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a.驴不胜怒,蹄之。(驴子很恼怒,用蹄子踢他)
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先打垮秦王朝进入咸阳的人,就尊他为王)
③名词用在“所”“者”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a.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因此,派官吏修缮宾客所居住的馆舍)
b.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称王”,放在别人捕得的鱼的肚子里)
④名词放在副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a.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跟着十来个女徒弟,都穿着绸子单衣,站在大巫的背后]
b.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所以英明的君主,不给没有功劳的臣子封官,不让不勇敢战斗的士兵受赏)
⑤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与及物动词组成合成谓语,名词前面放上能愿动词,等于名词处在动词的位置上,所以它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a.子谓公冶长:“可妻也。”(孔子对公冶长说:“可以娶妻子。”)
b.左右欲兵之。(武王的近侍要杀他俩)
c.寡人欲相甘茂,可乎?(我要甘茂做相,可以吗?)
⑥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a.晋师__庐柳。(晋国的__队驻扎在庐柳)
b.秦伐韩,__于阏与。[秦国攻打韩国,(__队)驻扎在阏与]
⑦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a.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三代的礼制各不相同,却都成就了王业,五霸的法度并不一样,也都成就了霸业)
b.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从前齐国有一个很想得到金子的人,一天早晨,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到市上去)
4、形容词、代词、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形容词用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a.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一般人认为宝贵的,正是君主认为低贱的;一般官吏认为是卑下的,正是法律认为高贵的)
b.世之所高,莫若黄帝。(社会上所推崇的人,没有比得上黄帝的)
②形容词放在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总是在动词前面与动词结合使用的。因此,如果一个能愿动词跟一个形容词结合在一起充当句子的谓语,那么这个形容词大多也是活用为动词。例如:
a.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打听它的深度,就连那些爱游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
b.自上观之,至于子胥比干,皆不足贵也。(由上看来,一直到子胥比干,都不值得尊崇)
③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稍出近之。(渐渐地走出树林靠近它)
④形容词后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形容词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令尹子兰……终于让上官大夫(靳尚)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
(2)代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代词活用为动词,同形容词。活用后的词汇意义,仍不失其称代作用。例如:
见公卿不为礼,无贵贱,皆汝之。[(伯丑)见了公卿都不施礼,无论地位高低,都对他以“你”相称]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数词活用动词的条件,也与形容词相同。例如:
a.六王毕,四海一。(六国灭亡了,天下统一了)
b.不迁怒,不贰过。(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5、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而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却是常见的现象。名词作状语有的很富有修辞____,了解这种语法现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句意。
(1)普通名词作状语
①表示比喻。例如:
a.嫂蛇行匍伏。
b.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c.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简析]a句中“蛇行”的意思是“像蛇一样地爬行”,“蛇”是名词作状语,是用普通名词所代表事物的某些特征作比喻修饰动词。b句中“儿啼”是“像小孩一样地啼哭”。c句中“犬坐”是狼“像犬一样坐着”。
②表示对人的态度。例如: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
c.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简析]a句的“兄”,名词,在这里作“事”的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我要用招待兄长的方式招待他。b句的“师”与c句的“客”都与此同。
③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和方式。例如:
a.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简析]ab句的“箕畚”和“船”分别修饰动词“运”和“载”,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箕畚运用渤海之尾”,意思是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船载以入”,意思是用船载运进来。c句的“目”和“耳”分别修饰动词“见”和“闻”,表示凭借。“目见耳闻”可译为亲眼看到亲耳听到。d句的“面”修饰动词“刺”,表示用面对面、直言不讳的方式进谏。“面刺”可译为当面指责。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例如:
a.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b.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c.赵襄王郊迎甘罗。
[简析]a句的“廷叱”,意思是在朝廷上呵叱。b句的“水陆并进”,意思是从水路和陆路一齐进__。c句的“郊迎”,意思是到郊外迎接。
⑤普通名词作状语虽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相同,但意思大不一样。
a.通过句子或上下文的意思来确认
[辨析]例如“斗折蛇行”“老人儿啼”,如果是主谓结构,意思就是“蛇爬行”“小儿啼哭”,这显然与全句意思有很大出入。
b.结合分析句法关系来确认
[辨析]分析句法关系,主要从两方面着眼:一是弄清动词的施事者(主语),就一般情况来看,名词作状语的句子往往在这个名词前面还另有主语,如“嫂蛇行”“老人儿啼”,既然已有“嫂”“老人”作全句的主语,“蛇”“儿”就不可能还是主语,而只能是状语了。二是看主语与用作状语的名词是否是并列关系。如果是并列关系,就可能是并列主语;如果不是并列关系,就先确定谓语动词的施事者(主语),另一名词必然是状语。如果句中主语不容易确定,或根本就是无主语句,那就只能根据上下文意来判断了。例如“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如不结合上下文,就很难确定“犬坐于前”的“犬”是主语还是状语。如果是主语,则是“其中一条__坐在前面;如果是状语,则是“其中之一像__那样坐在前面”。从上下文意看,这一句是说其中一只狼的情况,因而“犬”必然是“坐”的状语。
(2)时间名词“日”“月”“岁”作状语
①表示每一。例如:
a.良庖岁更__,割也;族庖月更__,折也。
b.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a句的“岁更__”,意思是每年要更换__;“月更__”,意思是每月要更换__。b句的“日攘其邻之鸡”,意思是天天(或每天)偷他邻居之鸡。
②表示渐进。例如:
a.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b.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简析]a句的“日以削”,意思是一天天地削弱。b句的“日密”,意思是一天天地密切起来。
③表示往昔。例如:
a.日吾来此也,非以翟为荣,可以成事也。
b.日宋之盟,屈建问范会之德于赵武。
[简析]这两例中的“日”都可当“往日”“从前”讲。这种用法的“日”字多见于先秦作品中,秦、汉以后比较少见。
(3)方位名词作状语
方位词是名词的附类。单纯的方位词“东”“西”“南”“北”等在行为动词前作状语,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把这些方位词译成现代汉语时,常常需加介词“往”“向”等来理解。例如:
a.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b.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
[简析]a句的“南”“西”“东”“北”分别修饰其后的动词,有往南、往西、往东、往北的意思。b句的“右投”“左投”,意思是向右边(西边)投靠,向左边(东边)投靠。
关于语文值得重视的三个模块
语文有很多的知识板块,这里要着重说一下这三个板块,不仅是学习、考试的重点,同时,也是学好语文的关键,这三个版块分别是:
第一,文言文阅读。虽然因为中考文言文都放在课内,相对而言,文言文阅读不是中考中的难点。但对初中生而言要先培养语言习惯。这就好像英语学习一样,必须将常见的实词,固定搭配等语言习惯掌握了,才谈得上理解和做题。
第二,记叙文阅读。上面提到文学类阅读是整个三年学生的老大难,其中,文学类阅读主要呈现方式是记叙文阅读。这一块,建议孩子回家多做阅读题,可能的话,给做的题分分类,并对解题方法加以总结。
第三,作文。初中作文从评分标准及规定字数等等方面都有一些变化,而且无论是中考还是未来的高考,语文作文的地位都无可撼动,它不仅是超高分值的一题,更是考查语文综合素质的一题,写好作文,语文成功一大半。
语文学科基本学习方法是哪些
听讲听思路,记笔记记方法
作业不能只是完成任务,要主动实践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答题方法和思路。
课后的知识落实要靠自己
建议准备一个积累本,分门别类抄上易错的字音、字形、成语、文学常识、文言实词、虚词等知识点,并常常反复回看。教材上课后要求有背诵默写的篇目,要在学这篇文章的时候提前下手,不要等着老师给你计划安排什么时候查背诵或者默写。总之,不能依赖老师的检查。
要养成日常的写作习惯
最好要有写周记的习惯,不管老师收不收周记本,自己每周都要写1-2篇。或者有一个自己的微博或公众号,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心情,评论时事以及日常生活中周围的人和事。养成随时可以观点明确地、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看法的写作习惯。
写作是一个实践性的活动,是靠自己写出来的,不能依赖于老师打分、写评语。如果周记交上去了,老师没给我写评语,我下星期就不想写了,那么写作水平是很难提高的。一定是自己有倾诉和表达的欲望,只为了写给自己看,这种写作才会越写越好。
最重要的是要多读
读名著,读时评,读文化散文,读科普、艺术、哲学等各个门类的书籍,从中学习写作技巧,积累丰富的课外知识。
如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部编教材中文言文比例大幅提高,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提升文言文水平势在必行。
1、要明确文言文知识结构和考试内容
文言文必会知识主要分为三大块:实词的解释与虚词的用法解释;重点句式;内容简析。
文言文经常考查的内容也分为三个部分:词语的解释;句子的理解和翻译;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明确了这些,我们就能找到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提升文言文的学习效率。
2、要运用“三多原则”提升能力
多读、多记、多练简称为文言文的“三多原则”。通过多读能够积累文言文阅读经验,提升文言文阅读水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语义语法;记忆乃智慧之母,通过多记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句式,能够加深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通过多练能够及时发现文言文阅读弱点,综合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3、要重视平时的归纳和积累
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一些人觉得只要翻译成现代文就可以了,而真正考试时,问题恰恰就出现的翻译这一关,因为文言文中很多字都是一字多译,也有不少是古今异意。因此我们善于归纳总结、积累经验,比如,翻译时要注意三点:补充省略的部分;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这就是很好的经验总结。
很实用又简单的语文复习方法
对照考纲说明,梳理板块框架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高考这场硬仗而言,这里的“彼”即指“考试内容”。所以要对照考纲,对已复习过的各考点全面铺开,毫无遗漏地构建框架结构图,做到心中有数,不留盲点。同时,还要对照结构图回忆联想围绕这些知识点考过哪些题型,每个考点又是怎样的出题方式、解题步骤和答题方法。要把零散的习题整合成类型,“一个习题就是一个类型”,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不要停留在一知半解上。
建立习题档案,反复思考研读
有的同学到了复习后期还在盲目做题,结果是题目虽然做得多,但仍然是在同一个知识点或是同一类题型上失分,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注重典型例题的总结,不对照自己的错题反思,更不对错题归档整理。
殊不知,失分点就是增分点,所以,后期复习要注意运用不同颜色的笔对作业进行勾画圈点批注,加强解题后的反思并舍得花时间再次钻研历届高考试题,领会其命题风格,对典型习题做好归档工作。
上一篇:初中语文单科知识点
下一篇:初中语文春秋战国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