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记叙文阅读的答题技巧(精选)
记叙文的阅读中如何准确抓住六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解题的关键。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语文记叙文阅读的答题技巧,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
一、要把握记叙的要素
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一般都要包含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这六个基本要素。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篇记叙文,对这六个要素都务必写明,在有的文章中,如果六要素中的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就不必非写出来。也就是说:有些要素虽然没有写明,文章中也已经具备了。
阅读记叙文,把握记叙的要素,是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只有把文章所写的人物的活动或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才能由材料出发准确把握文章的宗旨。
二、要辨析记叙线索
记叙文在组织材料时,无论运用哪一种记叙方式,都必须将材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优秀的记叙文都有一条清晰的线索。或者以时间的转移、空间的变换、思想感情的发展为记叙线索,或以具体的问题、物品贯穿全文。阅读时抓住了统领全篇的线索,就能对文章的结构条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因此,把握记叙的线索也是记叙文阅读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想准确地把握记叙的线索,首先要吃透原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联系,揣测这些材料是凭借什么联系在一起的。弄清了材料的有机的联系,也就是找到了文章的线索。实际上,线索就其性质来讲就是联结材料的或明或暗的纽带,其作用就是使材料统一,结构严谨,便于文章内容的表达。因此,线索也就是作者写作思路在文章中的体现。阅读记叙文,必须揣测作者的思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线索。
三、要理清记叙顺序
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为了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对记叙的材料必然要作一个主从、先后、详略的安排。记叙人的活动和事件的过程,可以按照时间先后或事件发展过程来写;也可以打破事物本来的发展顺序,把最后结局或发展过程中某一突出事件提到前面先写,然后再回过头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也可是在叙述过程中,暂时中断,插入另一段与中心有关的内容,然后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这就形成了记叙文的顺叙、倒叙、插叙等几种叙述方式,成为记叙文体的一个特点。
四、要理解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但还常常辅以描写、议论、抒情。使文章文情并茂,所记叙的人物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所写事件细致生动,文章的思想感情更鲜明突出。阅读记叙文,理解文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是我们把握全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
记叙文常见问题的回答
1.某句段对人物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或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1)外貌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
第二问,一般最后都要从情感、性格上分析(如果是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要先说其动作、语言上的特点)。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写出了某某人的某某感情(或某某性格)。
2.自然环境描写(或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般是两点以上:(1)点明某某季节/某某时间/某某地点/某某天气;(2)渲染某某气氛或突出某某环境的恶劣;(3)反衬(或烘托)某某人的某某心情/品质。(4)为下文某某情节发展作铺垫(或预示了下文的某某情节,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如果是文中的第二或第三处自然环境描写,则可能还有一点作用:(5)交代了时间的推移变化,与上文某处景物描写相照应或形成对比。
3.该文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记叙顺序常用三种:(1)顺叙;(2)倒叙(在开头)(3)插叙。
最常见的在前半部分文段,是插叙,答题格式是:(1)交代了某某背景、情况(要根据文意概括);(2)为下文某某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如果是最后一段,则是补叙,答题格式:(1)补充交代某某情节(要根据文意概括);(2)照应上文,解开悬念,让故事真相大白(3)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如果在开头第一段,多为倒叙,答题格式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题目;(2)时间或空间的变化;(3)具体的人、事物 或某句话 ;(4)某某人物感情的变化。
作用:贯穿全文,结合文中的人物、事,使文章条理清晰。
5.开头语段有何作用?
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开门见山,点明题目;(2)引起下文(或总领全文、或为下文做铺垫);(3)奠定某某的感情基调;(4)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6.结尾语段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1)照应题目或开头或上文,使文章首尾圆合,结构严谨;(2)总结全文或收束全文。内容上:(1)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突出了某某中心;(2)引起读者思考,发人深省,启迪读者去怎么怎么做。如果是结尾揭示故事真相,作用则还应加上:(1)揭示故事真相,给读者强烈震撼力和冲击力;(2)取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3)戛然而止,给读者无限的回味和想象的空间。
7.题目有什么作用?
从以下角度考虑:(1)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2)点明了某某中心;(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4)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季节或天气或地点景物等;(5)点明主要人物;(6)点明主要事件;(7)题目有双关义,表面上是指某某,实际上是指某某;(8)与结尾相互照应;(9)营造了某种氛围,让人产生某种美好或不好的联想;(10)采用了比喻或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某某的某某特点;(11)点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某种事物。
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
可以是过去、现在和将来,也可以是一天的任何时间,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具体的时间,但是这个时间并非你能确切的描述,比如说:作文题目为《一个夏天的早晨》,看似平常的一个早晨,你可以写不同的情况。
你可以写那个下雨的夏天早晨,也许是狂风暴雨,也许是微风细雨,都是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早晨;你也可以写阳光明媚的早晨,他给你带来了一天的希望。当然,你也可以写去年的夏天早晨,因为那一天的早晨的某件事给你的生活或者学习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还可以写未来的那个早晨,可以写未来的你在那个早晨发生的幸福事。
所以说,老师说的时间不要去追究那个点,是一个让你的思维在时间的隧道中随时发现奇迹的发生。
地点
地点就是所记叙的事情发生的地方,可以说是故事的承载体。有的可以从作文题目确定地点,如《校园里的一天》、《小区里的奇怪事》等,这些地点就是校园、小区。但这些地点可以是不同的校园,幼儿园的校园,小学的校园,初高中的校园,甚至是大学的校园,而小区范围就更广了,北京的、上海的、教育社区的、清华名门的等。写这些时思维可以发散,扩大地点的范围。有些地点就出现在作文当中,如中学的课文《最后一课》地点就是出现在文中,读完后发现这是发生在教室的一件事。所以在写作文时地点的确定也很重要。
人物
人物是记叙文的核心,所有的故事都是围绕人物展开的。而人物的精神面貌,形态,思想,特征等都必须通过笔表现出来。如魏巍的《我的老师》这篇文章,通过几件事写出了一个严慈兼备的老师形象,让我们心生羡慕之情,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位老师。而记叙文中的人物有时不止一个,但主要人物应该就一个,其他的人物都是为了主要人物服务的,如《芦花荡》里写的有大菱二菱,还有小鬼子,这些人物都是为了土池老头子的性格:自尊,自负,勇敢,爱憎分明。在人物的设定上要主次分明。
事件的起因
起因简单点说就是这件事因为什么发生的,导火索是什么?《最后一课》为什么是最后一课?因为战败了,国家被占领,不让在教自己国家的语言,所以这节课就成为他们的最后一课。
经过和结果
一件事既然发生了,他必然会有一定的过程,就像下雨,它必然经过变天,乌云密布,空气潮湿,条件达到了,雨自然就下了。写作文也是,事情经过发酵,酝酿,最后就会有结果。还拿《芦花荡》为例,老头子因为自己让孩子受伤,所以就一个人在芦花荡里智斗鬼子,最后胜利。
记叙文写作要点
1、明确写作目的和叙述的中心思想,段落叙述始终围绕着主题而展开,避免空间的叙述和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2、一篇记叙文,无论长短如何都应该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事实,因此,在下笔时必须明确:该从何处开始叙述,该在何处结束叙述,以及应该提供何种事实才能使叙述完整。
3、一篇好叙述文需要直接或间接表达以下六个问题,即:when——该事发生的时间;where——该事发生的地点;who——人物角色是谁;what——发生的是什么事;why——该事发生的原因;以及how——事件的结果是如何造成的等等。
4、写作顺序可以采用“顺叙”、“倒叙”和“穿插叙述”的方法,但初学者最好采用“顺叙”的方法进行训练,以情节发生时间的先后为序。
记叙文写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1、结构文章要有一个统率全文的线索。线索把文章中的所有内容组合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集体。
可作线索的内容多种多样:物为线索;感情为线索;一件事为线索;一句话为线索;游踪线索。
2、要有复杂记叙文的特点,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一篇优秀的文章应该有一定的深度,这个深度靠议论、抒情来得以落实。
记叙是记叙文中的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升华,起到点明主旨的作用。在记叙文中,往往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使文章更具有文学艺术感染力。
3、要综合调动多种写作技法,从形象的刻画,到语言的使用都要体现出一定的文学表现技巧来。
上一篇:记叙文阅读答题方法有什么
下一篇:关于我的收藏的作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