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灯榜文库!投稿QQ:511112889

汉唐人物二三事

爱库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隋唐时期的李渊

  大唐帝国的开国皇帝是李渊。李渊的父亲叫李昺,北周时代的柱国。祖父是李虎,唐国公,西凉国开国君王。出生在甘肃天水,祖籍邢台隆尧。

  李渊从小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宦家庭。其母亲的姐姐就是隋朝皇帝杨坚的夫人,也就是说,其姨夫就是隋朝皇帝杨坚。

  宇文赞对杨坚不信任,怀疑谋反。杨坚几次逃离死亡的厄运。

  杨坚提出离开朝廷去外地做官,宇文赞非常赞同。

  宇文赞沉迷于酒色,把皇帝让位于六岁的儿子,自己在后宫吃喝玩乐,纵欲过度,二十二岁死亡。

  父亲死后,七岁静帝招杨坚做了宰相。杨坚消灭了异己力量以后,独揽大权。皇帝三次禅让帝位,杨坚替换北周皇帝静帝,自己立隋朝为皇帝,称隋文帝。

  隋文帝杨坚时代可谓伟业大成,他把中国各民族统一到一个政权之下。首次建立了中国科举制度。开辟了一个著名的盛世时代。

  突厥国入侵隋朝。杨广杀死了父亲杨坚,坐了皇帝称隋炀帝。

  就在杨广杀死皇帝后不久,杨坚的五子杨亮等开始造反。

  杨亮发起的这次造反,得到了共计十九路诸侯的响应。然而,杨亮的智谋不足,能力缺陷,造反队伍走到距离京城洛阳不远的地方开始举足不前,这为杨广平定造反赢得了宝贵时间。

  杨广生性多疑,时刻担心着所有人都会造他的反。先后杀害了和他一起谋反的重臣杨素,接着杀了老臣高颖,后来又杀了高炯,伍建章和李浑等人,最终导致众叛亲离。

  杨广急于建功立业,大举开凿运河,建筑城池。建洛阳城的时候,二百万民工中死亡十之四五。相当于当时国家中每个家庭都有人参加洛阳建城,并且有一半左右的家庭为此付出了生命。从而引发各路农民起义也就不足为奇了。其中就有瓦岗寨农民起义。

  杨广平定过突厥入侵有功。但三征高丽,有穷兵黩武之嫌。

  李渊自幼学习四书五经等传统文化,七岁父亲去世,世袭了唐国公的爵位。父亲的离世,给了李渊重大打击,从此也锻炼了李渊的坚强与独立品格。

  李渊学习着仁义礼智信这些传统文化,但却亲眼目睹着自己家庭亲戚中有杀父夺权等不忠不义行为出现,甚是疑虑。他最早担任的是皇帝身边的贴身侍卫,仔细观察着世间百态。学习着社会人生这门大学问。由于勤奋工作,不久得到了提拔,做刺史,相当于今天的市长级别,后又提拔为太守,相当于今日的省长级别。

  一次,有人给李渊相面,说他有帝王之相。这让李渊喜出望外,但顿时紧张起来。因为他知道杨广这个人疑心太重,如果这样的消息走漏出去,定然引发杀身之祸。

  可是后来他偏偏又被委任为类似于北京卫戍区司令兼北京军区司令这样的职务。在皇帝身边工作。

  后来李渊提出去外地工作,结果到了太原任山西这样地方总领。

  果然慢慢的杨广对李渊发生了怀疑,于是招李渊觐见皇帝。李渊担心有去无回,便给使臣送了银两谎称有病,没有进朝。以后便开始了花天酒地,贪污腐败,不务正业的生活,以此避免皇帝的疑虑。

  躲过皇帝怀疑之后的李渊,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随后,各路农民起义大军纷纷攘攘揭竿而起。这其中瓦岗寨的起义最为壮观宏伟。

  李渊举旗造反之后,与瓦岗寨起义军联合在了一起。最终造反成功,李渊成了开国皇帝。

  二、唐末的博野县宋文通

  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凌原乡陵原村有一座颇具规模的陵墓,被陕西省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个陵墓埋葬着一个博野汉子,大唐秦王──李茂贞。

  提起大唐秦王,人们都会想到唐太宗李世民。但是,这位大唐秦王却是大唐晚期的另一位秦王──李茂贞,本名宋文通,博野县宋村人。唐僖宗赐其姓名李茂贞,列入皇家典籍。唐昭宗加封为岐王、秦王等职,后梁承认其岐王一职、后唐则再次加封其为秦王,李茂贞一生中两次被加封为秦王,也算是货真价实的大唐秦王。

  宋文通,公元856年出生在博野县宋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母亲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

  宋文通和其他同龄人一样,在博野宋村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唐朝晚期,社会动荡不安,唐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各州、县也招兵,宋文通和村里10多名青年一起参加镇州的博野军,当时博野隶属深州。后来博野军奉调奉天(今陕西干县)去驻守,以拱卫京师。宋文通在军队里当了一个队长。

  黄巢起义造反危及唐朝的统治,唐僖宗在慌恐中逃出长安,黄巢的起义军趁机攻进了长安城,宋文通所在的军队奉命前去围剿黄巢的起义军。在与起义军作战中宋文通身先士卒,冲锋在先,打败了黄巢的部将尚让。在这次战斗中宋文通立下战功,很快得到了提升。黄巢的起义军被镇压后,唐僖宗回到长安,不久朱玖又起兵作乱,也攻进了长安城,唐僖宗只好再次逃命、朱玖自己立了一个皇帝。宋文通带领所部担任唐传宗的护卫,和追击而来的朱玖军队激战,宋文通奋勇杀敌,打败了追来的敌军,保护了唐僖宗。不久朱玖被王行瑜杀死。在同朱玖的军队作战中,宋文通因秦王护驾立了首功,得到唐僖宗赏识,被唐僖宗封节度使,并被赐名李茂贞,唐僖宗还亲自为宋文通定字正臣。在保护唐僖宗返京途中,刚得赐名的李茂贞护驾唐僖宗经过凤翔(今陕西凤翔)时,凤翔节度使领兵拦截、先头部队与之发生激战,李昌符的拦截军被护驾军队打得大败,溃不成军狼狈逃窜,唐僖宗非常生气,命李茂贞带队追歼李昌符残部,李茂贞没有辜负唐僖宗的期望,不但消灭了李昌符残部,同时也把李昌符杀了,这使唐僖宗龙颜大悦,李茂贞再次立下奇功,被唐僖宗加封为凤翔和陇右节度使,并封为陇右郡王。李茂贞凭借这些常人所没有的荣誉和雄厚的实力割据一方。

  李茂贞从此将凤翔做为自己的根据地全力经营,同时他也寻找时机扩充地盘,宦官杨复恭企图篡夺政权被识破,其阴谋败露在朝庭无法立足,跑到了兴元(今陕西汉中)节度使杨守亮那里,举兵反叛朝庭,李茂贞和王行瑜自行出兵,消灭了杨复恭和杨守亮的叛军,俘杀了杨复恭和杨守亮,随即便将兴元归为自己的地盘。李茂贞的地盘和势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离长安较近,这时李茂贞的野心也随之膨胀起来,他看到大唐已经显现出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端倪,有了当皇帝的意思,因此在言语、行为上有了表现,言语中有了对皇帝的不恭之词,这使的刚刚继位的唐昭宗十分生气,下诏免去李茂贞的凤翔节度使,让其调任山南西道节度使,但李茂贞拒绝上任,还上奏章以“怕军情有变,军队难以控制”为由就是不离凤翔。唐昭宗见李茂贞如此不尊重自己,便和宰相杜让能商议如何惩治这个悖逆之臣,宰相杜让能鉴于李茂贞的势力之大且离长安又近,不主张用兵,但唐昭宗为了维护自己的皇帝面子,不甘示弱,决意用兵,经过和李茂贞作战,朝庭的军队还是以失败而告终。这样,就更加助长了李茂贞的气焰,领兵进军长安问罪,唐昭宗怕引火烧身赶忙杀了两位枢密使,把用兵一事归罪于这两个人,请求李茂贞退兵,但李茂贞却说主张用兵的是宰相杜让能,因杜让能曾讨伐过李茂贞,这次李茂贞是借机复仇。杜让能深知李茂贞不会放过自己,其性命难保,就站出来用自己的生命为唐昭宗解了危难。

  晚唐五代交替时期,大唐夕阳西下,地方割据,藩镇林立,九州大地山河破碎,唐昭宗失去了皇帝的权威,拥兵自重的军阀动不动就发兵到长安问罪,逼着唐昭宗按着个人意志更换节度使,逼着唐昭宗杀掉政见不同的大臣,李茂贞就是其中一个。唐昭宗根本无法节制李茂贞,当时朝中有人建议唐昭宗除掉李茂贞,但唐昭宗有他自己的想法,还想用李茂贞节制别人。

  唐昭宗为防止被人控制,便招募军队让皇族统辖,李茂贞心虚,以为唐昭宗是在防备自己,于是领兵进攻长安,唐昭宗刚招募的军队没有战斗力,不堪一击,未见李茂贞的军队就作鸟兽散。唐昭宗只好再次出逃。李茂贞带兵进入长安,纵兵大肆抢掠,并将许多宫殿付之一炬。后来在其他人的调停下,李茂贞不但没有被问罪,反而被加封为岐王、秦王。这样唐昭宗才又回到了长安。回到长安即被宦官控制起来。宰相崔胤借朱温的力量诛杀宦官,但宦官也不甘心坐以待毙,大宦官韩全海和李茂贞联合,请来李茂贞一部分军队驻守京城,保护长安。朱温领兵讨伐大宦官韩全海,韩全海便挟迫唐昭宗逃到了李茂贞的地盘凤翔,朱温紧追不舍,追到凤翔,将凤翔包围起来,围困了一年之久,李茂贞粮草用尽,再也没办法坚持,便和唐昭宗商量了一下,把韩全海等宦官杀掉,将韩全海的首级和唐昭宗一起送出交给朱温。这样,朱温才带着到手的皇帝撤兵。这一次朱温的围困使李茂贞的元气大伤,损失惨重,李茂贞的地盘被朱温和其他人夺走很多、从此李茂贞再也骄横不起来了。

  后来朱温称帝,李茂贞虽未称帝,却在自己七个州的领地上作起了事实的皇帝,开设岐王府、让妻子作皇后,自己使用皇帝的仪仗。

  后唐灭掉后梁,定都洛阳、李茂贞上表称臣,归附了后唐,李茂贞原唐朝的岐王、秦王,归附称臣也属正常,后唐主李存勖因李茂贞是唐朝旧臣,对他也很尊敬,仍让李茂贞担任原来官职,还继续封秦王,封王不久李茂贞便与世长辞,终年69岁。

  纵观李茂贞一生,32岁出任凤翔节度使,从镇压黄巢起义,秦王护驾有功,却火烧长安宫殿;他杀人无数,却重修法门寺,给后世留下千年古刹;而朱温灭唐,各地强藩相继称帝,李茂贞却未随波逐流,虽然使用皇帝仪仗,妻子封皇后,但李茂贞一直奉唐正朔。曾有人对李茂贞作了概括,说其是"生于农家,起于行伍,兴于战乱,盛于分裂,终结于北方的局部统一”。

  三、汉朝初期的汉文帝与贾谊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是李商隐的诗,诗是写贾谊的。贾谊是汉文帝启用的新生政治力量。

  汉文帝之所以启用贾谊这样的新人,源于贾谊的出色才能。诗中是怎样体现贾谊的才能的?

  皇帝在寒衣节祭拜祖先时见到贾谊,不问苍生问鬼神,听贾谊讲鬼神,听的皇帝一步步的把椅子搬到贾谊坐的地方,听的皇帝出神入化。可见皇帝是多么的认可贾谊。

  同时也说明贾谊无论是谈苍生,还是论鬼神,都能把皇帝迷住。

  然而皇帝与贾谊离别三年后,再次重逢,面对这个让他崇拜倾慕的人,他却没问苍生问起的鬼神。当然,这与他们见面的时机有很大关系。因为那天正好是寒衣节祭拜祖宗。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这个原因就是汉文帝刘恒是依赖那些老臣坐的皇帝。一旦刘恒坐了皇帝,就会想办法摆脱老臣们的掣肘。这就是文帝陆续启用包括贾谊在内的青年才俊,以求平衡制约朝中老臣们的势力,改变自己被动统治地位的尴尬处境。

  贾谊向汉文帝献了三个治国谋略,一是要证明朝廷存在的必要与合法性。因为汉高祖刘邦是靠农民起义当的皇帝,打下天下才仅仅七年的时间。刘恒刚坐了天下,政局尚且不稳,不这样,别人也效仿刘邦起义怎么办?二是让在京城的这些蕃王们回到他们的领地,离开京城。这正中了汉文帝下怀,因为皇帝非常明白,这些在京一起厮守的王侯们很容易形成帮派力量。然而就是这个倡议遭到了几乎所有蕃王大臣的反对,可见当时皇帝的政治环境有多么险恶。三是消减蕃王的领地面积,比较稳妥的方法是强迫他们把领地分给他们的儿子。尤其是消减刘姓这些同姓蕃王的领地。

  虽然贾谊年仅二十六岁,却能提出如此深远的政治主张,治国方略,并且得到了皇帝认可,尽管汉文帝仅仅选择了很少的部分推行。但在推行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很大阻力。

  为了缓冲矛盾,文帝让贾谊离开京城去了长沙。

  贾谊三十六岁去世。虽然他的这些谋略没能在当朝得到推行,但在日后的汉景帝等几代皇帝的朝中全部得以实施,并产生了极其重大的作用。

13274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